PROBLEMS AND OPPORTUNITIES

难题与机会

(沃尔特·布兰肯海姆著,摘自1997年德国萨尔布吕肯巴赫音乐节的介绍)

 

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巴赫的键盘作品

随着时间的发展,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留下的丰富的键盘作品正在从音乐舞台上逐渐淡出,此现象源于大众(包括演奏者)对音乐会的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

从演奏者的角度出发,他/她往往有意识地让自己陷入一个两难的境地:演奏者认为应该要把音乐表现到最好;不仅如此,对他/她来说更重要的也许是表现出自己的艺术才能和展现个性。而从听众的角度来说,绝大部分是以“评判”的角度来看待一场音乐会,从而变相地将前者固有的思考模式再次扩大化,导致每位演奏者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换一种说法,听众的眼与耳(往往是这样的排序,而不是耳为主)只关注在演奏者自身的能力与个性上。可惜的是,这种循环已成为了今天音乐界的主导现象。它带来的结果是,音乐变成演奏者用来刻画自己的工具,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 – 让音乐自然地呈现出它原本的形态。毋庸置疑,从海顿直到斯特拉文斯基的音乐都无法逃脱这种现象。演奏者的个性和气场成为了现今音乐会的主要看点,而听众对音乐会能留下的印象也仅限于此。

综上所述,要正确地诠释巴赫的作品显然遵循其他规则。因为巴赫作品里本身的音乐特质与形态无法包容之前提到的演奏者的“艺术才能”以及在它影响下延伸出来的各种现象。在他的音乐里,演奏者只能站在纯粹替音乐服务的角度去诠释。除非他“错误地”诠释了巴赫,否则他想要“展现自我”的愿望就无法实现。

在弹奏巴赫的音乐时,演奏者与听众双方都必须改变自身的态度和立场:演奏者必须理解自己弹的内容。意思是,要把一个作品弹出它的本意,演奏者在一开始须使用尽量中立的版本,以客观的角度分析乐曲里所有的元素,从而发现其中的“难题与机会”。通过理解并消化作品的结构元素,结合演奏者对乐曲内容的感受与能量的收放,都需十分准确并清晰地表达给听众。演奏者只有在不被其他外部且多余的因素打扰的情况下才能做到这点,这样听众才能完整地感受作品本身。

与此同时,听众们应直面作品,不被所谓“演奏者的艺术才能”以及它所带来的各种副作用所左右,也不能只关注演奏者本身。因为演奏者除了展现绝对的音乐之外,并无其他的选择,而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巴赫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他的音乐生涯中,由于各方(贵族及教会)的压力,他经常超负荷地完成作曲任务。更为重要的是,他还带领着一个大家庭。

他所著的作品数远远地超出了我们所能想象的范围。由此可推断出,他的创作速度与灵感显现的速度相同 – 这与天才莫扎特的特点极为相似。而贝多芬则相反,他不断并努力地寻找让自己满意的音乐素材,因此他的创作需要时间。

不可否认的是,尽管当时的创作条件受到许多限制,并且巴赫本人属于新教路德宗派,但他所要前进的方向却未限制于此。巴赫被视为“天赐之人”,被有理解能力且愿意聆听音乐的大众所爱戴。有时听众因为“敬畏”的态度与他的作品产生些许距离,但是,没有人会怀疑巴赫的伟大,他的音乐已超越了时间与空间,遍布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作为巴赫作品的诠释者,他/她的自身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架构”。此架构根据每位演奏者不同的个性特质给予以下个人音乐品味方面极大的发挥空间,比如能量的收与放,结构和感受,历史的角度,装饰音的用法,才华与创造音乐的乐趣,情感表达与音色等等。

 

沃尔特·布兰肯海姆

Walter Blankenheim